1、個人認(rèn)為,樓上的觀點僅僅是做了翻譯司馬遷史記的工作。
2、我們知道,中國史官講求春秋筆法,對一些敏感的史實記載通常會寫得比較隱晦。
(資料圖片)
3、我們看歷史,通常是看正史的。
4、對于司馬遷寫的《史記》,這部正史應(yīng)該更為客觀,因為他自身的經(jīng)歷,使得他這部巨著有別于后世正史。
5、然而,司馬遷有時也是隱晦的。
6、韓嫣這個人的傳記,是置于《史記—佞幸列傳》里面的。
7、所謂佞幸,就是當(dāng)時的皇帝所寵愛的近侍,皇帝常常把這類人安置在身旁,并且給予一定的特權(quán)。
8、漢武帝這個人,比較奇特,他是喜歡美貌的男子的,通常把這些人看得很重要,比如說其中的一位——丞相公孫弘。
9、所以雖然史記沒有講韓嫣漂亮,但估計也是一個美男子。
10、然而,武帝并不會因此而損害他的軍政大計。
11、當(dāng)時,漢匈已經(jīng)開戰(zhàn),國內(nèi)矛盾也開始被激化。
12、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,他在與貴族作斗爭的同時,必定也會顧及到貴族的壓力,因而也會安撫。
13、從這個角度上說,王太后也是貴族之一。
14、漢武帝要完成中央集權(quán),就必須顧及到太后等貴族的壓力。
15、從《佞幸列傳》對韓嫣的描述,我們可以知道,韓嫣恰恰激化了武帝和江都王的矛盾,而且后來還捎帶了一個太后,這對當(dāng)時致力于完成中央集權(quán),打擊匈奴的武帝來說,是一個不利的因素。
16、作為一個政治家,是不應(yīng)該為過多的情感所左右,從而迷失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及其政治藍圖。
17、縱觀武帝54年的強權(quán)統(tǒng)治,我們可以大體判斷出,武帝是一位非凡的君主,自始皇以來,他開創(chuàng)了自多種的皇帝制度,同時成功地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,完成了中央集權(quán),對匈奴也給予了重大打擊。
18、所以,稱他為政治家,絲毫不為過。
19、綜上所述,我以為,即使武帝沒有暗暗示意王太后及各位重臣處死韓嫣,從維護他的根本利益出發(fā),從理智出發(fā),他最終也會選擇除掉韓嫣。
20、這種例子,比比皆是,例如曾經(jīng)一歲四遷的主父偃,由于激化了武帝與諸侯王之間的矛盾,最后武帝也不得不除去他。
21、其實,歷史有很多無奈,我們應(yīng)該辯證地去看待歷史,而不是僅僅看到史書上所反映的表層含義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(biāo)簽: